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2021-09-09党群建设
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作为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构成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当代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彰显出跨越时空的永恒价值和强大生命力,闪耀着熠熠生辉的光芒。
       【精神起源】1921 年7 月23 日至31 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本次大会始于上海法租界贝勒路树德里3 号,终于嘉兴南湖的游船。原本在上海举行的会议,后来由于法租界巡捕的干扰破坏而被迫中止,代表们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开完了最后一天的会议,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 (后称“红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共产党引领革命航船,劈波斩浪,开天辟地,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嘉兴南湖的红船,也因为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了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成为了先进思想和文化的辐射地,形成了独特的红船精神。
       【精神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其中首创精神是核心,是动力之源;奋斗精神是支柱,是胜利之本;奉献精神是本质,是政德之基。首创、奋斗、奉献这三种精神所组成的红船精神就是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是党的革命精神之源,是党的先进性的集中体现。
       【精神意义】“红船精神”反映的是建党初心、立党根本,是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革命战争年代,正是在红船精神引领下,我们党从民族大义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动并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夺取了政权,从此成为在全国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执政党。在红船精神引领下,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航船已经驶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全新视野。“红船精神”昭示我们: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要以创新的精神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要以不畏艰辛、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作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和挑战。要常怀敬畏之心,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秉承首创精神,赓续奋斗精神,坚守奉献精神,这是弘扬“红船精神”的主旨所在。
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的“种子精神”,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力量源泉,是传统民族精神和当今时代精神的大融汇和大统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色精神。
       【精神起源】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从1927 年10 月到1930 年2 月,历经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的队伍,离开大城市向井冈山进军。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这里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且形成了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是以毛泽东和朱德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革命道路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所培育和发扬的伟大革命精神。
       【精神内涵】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江西考察调研时指出,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精神意义】弘扬井冈山精神,有利于增强忧患意识,一个民族没有忧患意识是可悲的,一个党没有忧患意识是可怕的;弘扬井冈山精神,增强公仆意识,新时期的领导干部必须认真学习体会“依靠群众”的井冈山革命传统,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弘扬井冈山精神,增强节俭意识,新时代的领导干部都必须牢固树立节俭意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井冈山精神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英勇拼搏、奋发进取,成为亿万中国人民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新征程,要继续把井冈山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老区精神
       革命老区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在中华大地红色热土上孕育的老区精神,丰满而厚重,庄严而博大,生动而鲜活。老区精神是一面鲜红旗帜,是一种强大力量,在团结人民、战胜敌人、征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长期革命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精神起源】老区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史就是一部浴血奋战的革命史。1927 年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把立足点从城市转入农村,通过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得到了老区人民的全力支持。老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支援红军,从1928 年4 月井冈山会师时的10000 多人、2000 条枪, 到1933 年发展到12 万人,形成地跨江西、福建、广东三省广大地区的中央苏区。其他革命根据地也在蓬勃发展,在不到10 年的时间,十几个根据地培育了几十万红军和数以百万的地方革命武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老区人民全力支援、全面支援、全程支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证明,没有革命老区,中国革命就不会走向胜利,党领导老区人民的革命斗争历程,就是老区精神形成和丰富的过程。
       【精神内涵】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具有丰富的内涵,老区精神概括起来讲,主要是: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这种精神是团结民众、汇聚民心、唤起民气的光辉旗帜,是战胜敌人、壮大自己、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锐利思想武器。
       【精神意义】老区精神,是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在新的形势下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革命老区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谱写了历史的辉煌乐章,也铺就了一条民族复兴的光明道路,老区作为纵横历史的坐标,耸立起一座精神高峰,始终鼓舞激励我们前行。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老区精神是不畏强敌和困难的精神,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精神。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的牺牲和贡献,继承和发扬好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美好未来奋起力量。
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锤炼和升华。
       【精神起源】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从1931 年“九一八事变”到1937 年的卢沟桥事变可以说是抗战精神形成的孕育期。“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共抗日救亡爱国主义大旗的指引下,全民族爱国人士纷纷成立抗日救亡团体和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群众性抗日救亡运动。1942年针对战争中出现的问题开始了延安整风运动,通过整风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和爱国主义情操共同构成了抗战精神的主要体系,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抗战精神的基本形成。
       【精神内涵】伟大的抗战精神包括四方面基本内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对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概括,心系祖国命运的中华儿女,正是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肩并肩,手挽手,冒着敌人的炮火,走上民族解放战争的最前线;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为近代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战争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传承着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精神魂魄;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是中国人民抵御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武器,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展现的必胜信念,是赢得对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坚强精神防线,是获取抗战胜利的意志保证。
       【精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对铭记民族光荣、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信、凝聚民族力量,为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习近平指出:“殷忧启圣,多难兴邦”。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证明,中华民族是具有顽强生命力和非凡创造力的民族,只要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战争虽然已经远去,但精神永存。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
       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
       【精神起源】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 亦称陕甘苏区) 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1934 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到1936 年10 月三大主力红军在甘肃会宁和今属宁夏的将台堡会师,红军走过了赣、闽、粤、湘等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行程达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奇迹,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它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是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
       【精神内涵】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革命精神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品格的集中展示,其丰富的科学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精神意义】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些比喻,昭示着长征精神历久弥新的时代价值。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笑对困难和挑战;要脚踏实地,要做一个实干家,而不是一个空想家;不管处于什么岗位,也无论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怎样的任务,都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遵义会议精神
       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党中央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转折意义的会议,奠定了红军长征和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中国革命的先河,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遵义会议精神是我们夺取胜利的传家宝。
       【精神起源】1934 年10 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历尽千辛万苦、艰难险阻,转战进入贵州。1935 年1 月15 日至17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围绕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经验教训而展开,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是在历史洪流中应运而生的伟大事件,形成了遵义会议精神。
       【精神内涵】遵义会议精神是长征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是坚定信念、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民主团结。坚定信念就是要有理想、有信念,有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高尚情操;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独立自主是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对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对内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团结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精神意义】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启示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必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必须坚持崇高理想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必须建设一支始终听党的话、跟党走,忠实执行党的政治任务、具有强大战斗力的人民军队;必须在实践中形成坚强的中央领导集体;必须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重温遵义会议精神有助于我们深刻了解我们党不寻常的奋斗历程,从而全面地把握现在、正确地开创未来。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成就伟业的政治灵魂、思想基石、力量之源和不竭动力。
       【精神起源】延安在革命战争年代曾是中国共产党的指挥中枢和战略后方,为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基础,从1935 年到1948 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 个春秋,他们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同时也孕育出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正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思想体系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风范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结晶,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
       【精神内涵】延安精神的原生形态主要是延安时期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劳模精神等,经过历史的淬炼,其内涵愈加丰富。一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它是延安精神的显著特征,从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它是延安精神的本质体现,中国共产党历来把为中国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三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它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它是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
       【精神意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延安精神、践行“三严三实”,对于应对“四种危险”“四大考验”,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柏坡精神
       西柏坡精神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
       【精神起源】西柏坡精神由毛泽东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1945 年8 月,中国人民经过十四年浴血奋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然而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坚持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与中国共产党主张地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背道而驰。1948 年5 月,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西柏坡,建立了解放全中国前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全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指挥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并于1949 年3 月召开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时期,党所面临的革命形势是即将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以建立新中国,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党的主要任务是由革命战争向和平建设转变;党所面临的全新课题是由革命党和局部执政向掌握全国政权的执政党转变。正是在这样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我们党形成了西柏坡精神。
       【精神内涵】西柏坡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两个务必”“两个敢于”“两个坚持”。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两个敢于”即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锐意进取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特别是在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中所表现出来的革命精神。“两个坚持”即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是长期以来党的群众路线与民主作风在西柏坡时期的继续与发展。
       【精神意义】新的历史条件下,西柏坡精神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历史之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支撑,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想指引。西柏坡时期的历史启示我们: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其威力是无穷大的。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靠的就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所产生出的强大精神力量。西柏坡精神是部生动的教科书,我们应当认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胜利,才能够在奋力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再立新功。
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精神作为新中国的民族精神,构筑了新中国独立自主、不畏强权的伟大形象,构成了当代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代代相承、流传不息的生命支柱和民族之魂。
       【精神起源】抗美援朝,又称抗美援朝运动或抗美援朝战争,是20 世纪50 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的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的阶段,也包括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 年7 月10 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成立,抗美援朝运动自此开始。10 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3 年7 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0 月25 日为抗美援朝纪念日。在此战争中,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一道,取得了这场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所表现出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紧密团结共同御侮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史上将永放光辉。
       【精神内涵】抗美援朝精神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民族精神,在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主要内涵包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等。
       【精神意义】抗美援朝精神启示我们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决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抗美援朝精神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要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家发展,就要始终不渝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这样,我们的国家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抗美援朝精神启示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民族正气,振奋民族精神。要在全民中进行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发扬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的精神,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章关键词